成语解释:
-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结构用法:- 无动于衷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多含贬义。多指对应当关心的事情却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一般作谓语。
- “无动于衷”和“不动声色”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但“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冷静;而“无动于衷”还可以形容心肠硬、冷酷;或意志坚定。多含贬义。
- 例: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正音辨形:引经据典:-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单字详解:- 无(wú):1.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 动(dòng):1.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 于(yú):1.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 衷(zhōng):1.内心:由~。苦~。无动于~。~肠。 2. 福,善:“降~于下民”。 3. 正中不偏:折~。 4. 贴身的内衣。
英文翻译:aloof; indifferent; unconcerned
- 对于学生逃课的行为,学校不能无动于衷,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 我苦口婆心地说了大半天,已经口燥唇干,可是他仍然无动于衷,毫无悔改的表示。
- 同学们都在讨论春游的事,他却无动于衷。
- 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 看到亲人遭受冤枉,他怎么还能冷眼旁观,无动于衷呢?
- 他真是个铁石心肠的人,面对那样悲惨的情景,竟无动于衷。
- 团支书无论怎样给她讲道理,她都显得无动于衷。
- 他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大家都无动于衷。
- 他对父亲的死无动于衷。
- 厂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半天,小红仍然是无动于衷,顽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