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结构用法:- 等量齐观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多含否定意味;或用在否定句里。一般作谓语。
- “等量齐观”和“同日而语”;“相提并论”;都表示把不同的等同起来。但“等量齐观”只能用对待事物;表示同等看待;“同日而语”表示同样看待或相比;并有时间上的差别;“相提并论”指就不同性质的对象放在一起谈论;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
- 例: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等量齐观。
正音辨形:- 量;不能读作“量体温”的“liánɡ”。
- 观;不能写作“关”。
引经据典:- 清·况周颐《惠风词话》:“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单字详解:- 等(děng):1.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2.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平~。~于。~同。~值。~量齐观。 3.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级。~次。~第。~而下之。 4. 特指台阶的级。 5. 种,类:这~事。 6.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尔~。 7.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地。 8. 候,待:~候。~待。 9. 待到:~我写完。 10. 同“戥”。
- 量(liàng):1.古代指斗、升一类测定物体体积的器具:度~衡。 2. 能容纳、禁受的限度:酒~。气~。胆~。度~。 3. 数的多少:数~。质~。降雨~。限~供应。 4. 审度:~刑。~才录用。~体裁衣(喻从实际情况出发办事)。
-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4. 全;完全:~全。人到~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 观(guān):1.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奇~。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英文翻译:be regarded as equal
- 啊,怎么能把这么一颗钻石跟那粒假宝石等量齐观呢?
- 商场不应把名牌与普通产品等量齐观。
- 做事要懂得分轻重缓急、先后次序,不能一律等量齐观,全部混淆在一起。
- 这么一大堆事,必然有个主次轻重,岂可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 甲乙两人的成绩相差那么远,怎么可能等量齐观,一律叙奖,这是很不公允的。
- 把我和学者们等量齐观,那太抬举我了。
- 这两篇论文虽然性质相似,但析论功力不同,怎能等量齐观?
- 天地间事物本来就参差不齐,怎么可以等量齐观呢?
- 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等量齐观。
- 这两样东西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材质不同,是不能等量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