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字有2个读音,另见:
fǒu
“不”:在500个最常用字中排第14位。 造字法为象形。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2
甲骨文
1/2
金文
1/3
战国文字
篆文
1/2
隶书
楷书
芣之初文。甲骨文二例,首例作,像花蕊盛开之形。其形上呈三角形者为花蒂,下则为花瓣。甲骨文第二例,省去花蒂。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首例。战国文字二例,承自金文二例,而略有变易。篆文承自战国文字首例而整齐化。隶书二例承自战国文字而略有变易。楷书承自隶书第二例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详细解释:
〈副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通“丕”(pī)。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常用词组:
- 不碍 bùài
[without prejudice] 无妨碍;没关系
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老舍《骆驼祥子》 - 不安 bù’ān
(1) [unstable;intranquil;unpeaceful]∶不安宁的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 [uneasy]∶感到烦恼、不宁或不祥之兆的
坐立不安
(3) [sorry]∶客套话。表达歉意和感激
老来麻烦您,真是不安 - 不安分 bù’ānfèn
[be discontented with one’s lot] 不守本分,不老实
这个人不安分 - 不白之冤 bùbáizhīyuān
[unredressed injustice;unrighted wrong] 白:弄清楚。指遭受不明不白、无中生有的冤枉,不获得昭雪的屈就
蒙受不白之冤 - 不搬陪 bùbānpei
(1) [unmatched] 不相称
既做亲也罢了,只是有些不搬陪些!——《金瓶梅词话》
(2) 现多作“不般配” - 不卑不亢 bùbēi-bùkàng
[be neither humble nor arrogant;show neither inferiority nor superiority] 不卑下也不高傲,态度言语有分寸
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老舍《四世同堂》 - 不备 bùbèi
(1) [inexhaustive]∶不完备,不详实
(2) [unprepared;off guard]∶没有准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不悖 bùbèi
[be not contrary] 不相违背;不相抵触
并行不悖 - 不比 bùbǐ
[unlike]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
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 不必 bùbì
[need not;not have to]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 不避 bùbì
(1) [make light of]∶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不避艰险
(2) [second to none]∶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 不变 bùbiàn
(1) [abide]∶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 [hold the line on]∶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 [freeze;immutable;invariable]∶使 [某物]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 不便 bùbiàn
(1) [inconvenient]∶不方便,会引起麻烦和问题的
在场的人太多,不便与他细谈
(2) [unsuitable]∶不适宜,与日程或事先的安排不合
如果你没有什么不便的话,我想把时间提早一点
(3) [be short of cash;be hard up]∶手头紧、缺钱用
你如果一时手头不便,我可以先垫上 - 不辨菽麦 bùbiàn-shūmài
(1) [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辨不清大豆和麦子。比喻愚昧没有识别能力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左传·成公十八年》
(2) [have no practical knowledge]∶形容愚昧,缺乏实际知识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抱箭集·银杏》 - 不…不… bù…bù…
(1) [nor…or]∶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否定(稍强调)不干不净
不明不白
(2) [neither…nor]∶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既不…也不…”
(3) 表示适中,恰到好处
不多不少
(4) 表示尴尬的中间状态
不方不圆
不明不暗
(5) [no…no;no…without…]∶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如果不…就不…”
不见不散
不破不立 - 不才 bùcái
(1) [incompetent;without capability]∶没有才能
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三国演义》
不才者得以自容,才者亦无以自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国猷》
(2) [good for nothing]∶不成才,无能力或一技之长
今有不才之才,父母怒之弗为改。——《韩非子·五蠹》
(3) [disgraceful]∶丧失体面、荣誉的,带来耻辱或使丢脸的
如此看来,倒怕将来难免不才之事。——《红楼梦》 - 不才 bùcái
[my humble self] 没有才能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不才往常见人读佛经,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无理之口头禅,常觉得头昏脑闷。——《老残游记》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 不测 bùcè
[contingency;accident;mishap]∶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意外
祸且不测,敢望报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汉·贾谊《过秦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以防不测;险遭不测;不可探测的 - 不曾 bùcéng
(1) [never] 没有,从来就没有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2) 亦作“未曾” - 不差 bùchā
(1) [all right]∶全对,无差错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2) [not bad]∶不错,不坏
今年的麦收成想还不差。——叶圣陶《火灾·晓行》 - 不差毫发 bùchā-háofà
[accurate] 毫发:毫毛和头发。一点儿也没有差错,也作丝毫无差
这种测量不差毫发 - 不差累黍 bùchā-lěishǔ
[to a hair;not an iota of diference] 形容丝毫不差(累黍:微小数量) - 不臣 bùchén
[unfit for an officials word and deeds in feudal times] 旧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规矩 - 不成 bùchéng
(1) [wont do]
(2) 不行,使不得,不可以
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曹禺《北京人》
(3) 无甚成就
学书不成,去学剑。——《史记·项羽本纪》 - 不成 bùchéng
[dont you mean…]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 不成话 bùchénghuà
(1) [ridiculous;be really too much] 荒唐、可笑的
竟然做出这种事来,真不成话!
(2) 亦称“不像话” - 不成器 bùchéngqì
[neer-do-well;good-for-nothing] 谓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后用以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玉不琢,不成器。——《礼记·学记》
多听得人说这厮不成器,如何却在这里?——《水浒传》 - 不成人 bùchéngrén
[villain] 古称肢体、器官等有缺陷的人,后用来比喻行为恶劣的人 - 不成体统 bùchéng-tǐtǒng
[behave badly;in a state of dishonour] 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此时官厅上乱烘烘的,闹了个不成体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不逞 bùchěng
[fail in ones schemes] 失意,不得志 - 不逞之徒 bùchěngzhītú
[the unruly;desperado] 为非作歹,不能得手的人
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机捣乱,就杀头不赦。——丁玲《水》 - 不吃 bùchī
(1) [eschew]∶避免(如错误的、不合适的,令人讨厌的或有害的事物)正常的吃素的人只是不吃鱼、肉和禽类
(2) [miss]∶有意避开某事物;放过
不吃最后一道甜食
(3) [do not give in to;refuse to obey]∶不买帐
软硬不吃 - 不痴不聋 bùchī-bùlóng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借指故意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痴不聋,不能为公 - 不齿 bùchǐ
[despise;hold in contempt] 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
巫臣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唐·韩愈《师说》 - 不耻 bùchǐ
[shameless] 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不以为耻
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 不耻下问 bùchǐ-xiàwèn
[do 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the rank and file;be modest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 不啻 bùchì
(1) [not less than]∶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万金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like]∶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军,不啻大旱之望云霓
虽连城拱壁不啻也。——《聊斋志异·促织》
(3) [as good as;but]∶不过
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 不出所料 bùchū-suǒliào
[as expected] 事由变化,未出乎其所预料之处
“果然不出所料,”这样的一念闪过校长先生的心头。——叶圣陶《一篇宣言》 - 不辞 bùcí
[be willing to]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 不辞而别 bùcí’érbié
(1) [go away without saying goodbye]∶不向人告别就离开
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老舍《骆驼祥子》
(2) [quit without notice]∶不辞而别,匆匆离去,偷偷地离开,尤指未付款而离开 - 不辞劳苦 bùcí-láokǔ
[make nothing of hardships] 虽然劳累辛苦,也不推辞。多形容工作勤奋 - 不错 bùcuò
(1) [not bad;pretty good]∶稍高于一般的,尚好;良好的,令人满意的,过得去的,合格的
英文掌握得不错,还懂得一点拉丁文
(2) [there]∶表示肯定
不错,是擦洗得够干净的
(3) [correct;right]∶正确 - 不打不相识 bù dǎ bù xiāngshí
[Out of blows friendship grows;It takes a fight for people to get know each other] 谓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上次闹了点误会,还记在心里?不打不相识嘛。来,里面坐。——陆文夫《不平者》 - 不打价儿 bùdajiàr
[neither take it or leave it] 不讨价还价 - 不打紧 bùdǎjǐn
[never mind;be not serious] 不要紧;无所谓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 不打自招 bùdǎ-zìzhāo
[condemned oneself out of ones own mouth;make a confession of ones own accord] 原义是罪犯不用动刑,就招认自己的罪行。现在常用来比喻无意中暴露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
这不是小邵的理想,是他陆荃自己的理想,是他不打自招。——秦兆阳《女儿的信》 - 不大 bùdà
[moderate] 范围有限或影响有限
他新近获得的财富对他们生活方式影响不大 - 不大 bùdà
(1) [not very]∶表示程度不深
他不大喜欢发牢骚。——丁玲《团聚》
(2) [not often]∶表示次数不多,不甚频繁
他最近不大来 - 不大对头 bùdàduìtóu
[kick up] 有了问题,出了毛病,指有[身心、机能]失调的迹象
感到他的胃开始不大对头了 - 不殆 bùdài
[without danger] 不危险,不会失败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 不待 bùdài
[needlessly]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百科解释:
不,bù/fǒu,象形。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凡云不然者。皆於此义引申叚借。其音古在一部。读如德韵之北。(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英文翻译:
negative prefix; un-; no, not
“不”字组词:
包含“不”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不”的字谜语有:
-
东南西北上下团结紧
(打一字)
-
若在梅前定举樽
(打一字)
-
势如破竹
(打一字)
-
一个
(打一字)
-
一横二撇三直四点
(打一字)
-
移走一土坯
(打一字)
-
一个就够了
(打一字)
-
歪头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