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字有2个读音,另见:
zé
“责”
(繁體字:
責):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下形上(cì)声。基本汉字。
1/2
甲骨文
1/2
金文
1/3
战国文字

篆文
1/2
隶书

楷书

简体
殷甲骨文有从贝、朿声字,金祥恒先生始隶作责。唯字只用为方国名,与责任、责求意无涉,更与债、绩等用法无关。周金文亦有相同字形,字已隶作责,读为积〈旂鼎〉,为蹟〈秦公簋〉。战国《郭店简‧太一生水》亦见责字,唯属残词。篆文才明确有责求意,从贝、朿声。《说文》:「责,求也。」段注:「引伸为诛责、责任。《周礼‧小宰》:『听称责以傅别。』称责,即今之举债,古无债字,俗作债。」隶书字形承篆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楷书字形则可上溯战国文字。
详细解释:
〈名词〉- 欠别人的财物。后作“债”[debt]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
薄敛已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无券契之责。——《管子·轻重乙》
博言负责数百万。——《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书·金滕》
宋多责赂于 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 - 另见 zé
百科解释:
责,从朿从贝,求也。引伸为诛责。(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 cì)声。( zhài)本义:债款,债务(2) 索取(财物) [ask for;demand]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cì)声。(zhài)本义:债款,债务
英文翻译:
one's responsibility, duty
“责”字组词:
包含“责”字的成语: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