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会意:从亻、从戈。基本汉字。
“伐”异体字有:
基本解释:
- 砍:~树。砍~。
- 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
-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甲骨文作
,由「戈」、「人」二字构成,像戈援加于人颈,表示击杀之义。金文二例承之,后例变作戈、人分离。战国文字、篆文皆承自金文第二例。隶书承自篆文,而右体戈形上端折笔变作小点。楷书承自篆文而定体。在六书属于异文会意。
详细解释:
〈动词〉-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 同本义 [kill]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 苏辙《太白山祈雨词》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 砍伐 [hack;fell;cut down]
伐竹取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 讨伐,进攻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attack]
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其后秦伐 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季氏将伐 颛臾。——《论语·季氏》又如:口诛笔伐;伐叛(讨伐叛逆);伐罪吊民(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brag about]
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史记·淮阴侯列传》又如: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 败坏,损伤 [damage]
重被猛术。国本必伐。——宋· 秦观《治势下》又如: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残害性命);伐生(残害生命) - 打破、挫败 [defeat;frustrate;baffle]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孙子·谋攻》 - 敲击 [knock]
征人伐鼓。——《诗·小雅·采芑》又如: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 - 引申为开凿 [dig]
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唐· 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 - 批评,责备 [criticize;blame]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礼。—— 王充《论衡·问孔》又如:口诛笔伐
〈名词〉- 通“阀”。功劳,功业 [merit]
晋侯使 却至献 楚捷于 周,与 单襄公语,骤称其伐。——《左传·成公十六年》。 杜预注:伐,功也。
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汉书·车千秋传》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
北救赵而西却 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如:伐阅(功绩和资历) - 畎上高土 [ridge soil]
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周礼》
常用词组:
- 伐柯 fákē
(1) [follow a principle]∶比喻遵循一定的原则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豳风·伐柯》
(2) [matchmaker]∶指做媒 - 伐木 fámù
[woodcutting;lumbering] 采伐林木 - 伐檀 fátán
[Fatan] 篇名。《诗经》里的诗,通常拿开头一句里的两个字作为全诗的题目。檀,檀树,木质坚实,古代用作制造车子的材料 - 伐罪 fázuì
[uprising;attack the tyrant and relieve the people of their sufferings] 讨伐有罪的人
吊民伐罪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百科解释:
汉语汉字,拼音:fá。含义:①砍:伐树。砍伐。 ②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 ③自夸: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1534。
英文翻译:
cut down, subjugate, attack
“伐”字组词:
包含“伐”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伐”的字谜语有:
-
军功章
(打一字)
-
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打一字)
-
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打一字)
-
我们取一半
(打一字)
-
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打一字)
-
你一半我一半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