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结构用法:- 怨声载道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用作贬义。用来表示许多非常怨恨不满而发出的怨言。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 例:人们对于乘车难的问题意见很大;真可谓怨声载道。
正音辨形:- 载;不能读作“三年五载”的“zǎi”。
- 怨;不能写作“冤”。
引经据典:- 《诗比·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后汉书·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单字详解:- 怨(yuàn):1.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声载道。 2. 不满意,责备:埋(mán )~。抱~。~言。任劳任~。
- 声(shēng):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 载(zài):1.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2. 充满:怨声~道。 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4. 姓。
- 道(dào):1.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2.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0. 线条:铅笔~儿。 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汉顺帝下诏,让各地有才能的人到都城洛阳参加考试,选拔出李固担任议郎,李固被宦官排挤出京城,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希望朝廷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杜绝奢侈浪费,避免百姓怨声载道
英文翻译:lit. cries of complaint fill the roads (idiom); complaints rise all around; discontent is openly voiced
- 古代统治者繁重的劳役剥削使老百姓怨声载道。
- 为了修筑长城,秦国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死伤无数。
- 农民为新增加的负担怨声载道。
- 北洋军阀时期,民生凋敝,人们被军阀混战弄得怨声载道。
- 股票指数一直跌,投资人怨声载道。
- 同样是当官,有的人誉满口碑,有的人则怨声载道。
- 旧社会税收名目繁多,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 人们对于乘车难的问题意见很大,真可谓怨声载道。
- 对这件事,政府的政策摇摆不定,难怪民众怨声载道。
- 秦始皇横征暴敛,苛虐无度,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