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
(繁體字:
洶):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形声:从氵、凶声。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a.波涛声,如“波声~~”。b.形容喧扰,如“天下~~”,“议论~~”;c.形容声势很大(含贬义),如“气势~~”,“来势~~”。
- 〔~涌〕水势很大,向上涌,如“波涛~~”、“~~澎湃”。
此字始见于篆文。篆文字形从水,表示与水相关;匈声,表示音读。楷定作汹。在六书中属于形声。隶变作,改匈声作凶声,以音同音近之声符代换,乃形声字常见之现象,并不影响字义,是汹的异体字。楷定作汹,规范字从隶书作「汹」。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水,凶声。本义:水猛烈地向上涌腾) 同本义。通常作“汹涌” [be sweeping and surging;turbulent]
洶,涌也。——《说文》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唐· 杜甫《大会渡》
填其汹渊,毋使水清。——《韩非子·杨权》又如:汹呶(水势喧嚣翻腾貌);汹急(水势湍急);汹怒(水流激荡);汹然(汹涌翻腾貌);汹溶(水势翻腾上涌)
〈形容词〉- 形容声音大;喧嚣 [roaring]
洶洶、嗑嗑,皆水声也。——《尚书大传》
飘风来之洶洶。——《楚辞·逢纷》又如:汹汹拳拳(喧闹欢腾的样子);汹赫(形容气势盛);汹洶(形容声音喧腾迅疾) - 形容纷扰 [tumultuous]。如:汹怖(骚乱恐慌);汹汹茫茫(形容嘈杂、纷乱);汹动(喧扰不宁)
常用词组:
- 汹怒 xiōngnù
[angry] 猛烈的或不祥的自然现象
汹怒的暴风雪 - 汹汹 xiōngxiōng
(1) [tumultuous]∶因争论而引起的喧嚷
而不汹汹。——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surging]∶水腾涌的样子
(3) [agitated]∶骚乱不宁
天下汹汹,人怀危惧。——《三国演义》
(4) [violent]∶形容声音喧闹;亦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 - 汹涌 xiōngyǒng
[surge;dashing of waves;rush of torrent;be sweeping and surging] 水势翻腾上涌
海中波涛汹涌,小船儿上下颠簸 - 汹涌澎湃 xiōngyǒng-péngpài
[tempestuous] 原义是指洪水猛然上涌的样子,现在则常用来形容人群的活动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沸手暴怒,汹涌澎湃。——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百科解释:
形容浪花大,水流急。
英文翻译:
torrential rush; tumultuous
“汹”字组词:
包含“汹”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汹”的字谜语有:
-
剩水残山双剑横
(打一字)
-
西江空谷清风外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