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騎或步,或弓或弩,馬嘶人沸,聲勢洶洶。”亦作“ 聲勢汹汹 ”。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文盲们不大懂得他的议论,但看见声势汹汹,知道一定是反对的意思,也只好作罢了。”
结构用法:- 声势汹汹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
- 例: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在长城以北占领了承德、集宁、张家口等城市和热河、绥远、察哈尔的大都,声势汹汹,不可一世。”
引经据典:-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弓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
单字详解:- 声(shēng):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 势(shì):1.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 汹(xiōng):1.〔~~〕a.波涛声,如“波声~~”。b.形容喧扰,如“天下~~”,“议论~~”;c.形容声势很大(含贬义),如“气势~~”,“来势~~”。 2. 〔~涌〕水势很大,向上涌,如“波涛~~”、“~~澎湃”。
英文翻译:Aggres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