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字始见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糖笥」木牌及三号墓遣策,从米、唐声。《说文》有「饧」无「糖」,《说文‧食部》:「饧,饴和馓(ㄙㄢˇ)者也。从食、昜声。」「饧」、「糖」本为一字,指饴糖加上糯米粉熬成的糖浆。《玉篇‧米部》:「糖,饴也。又蜜食。」又大徐本《说文新附‧米部》:「,饴也。从米、唐声。」皆指用米、麦芽熬成的糖浆,也指用糖制成的甜食。字又作「餹」,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蔗餹,又作糖。以甘蔗为餹也,今糖是也。」指用甘蔗制成的食糖。宋代《集韵‧平声‧唐韵》则以为「《方言》:『饧谓之餹』,或作糖」。米、食义近通用,唐、昜韵同,「餹」、「糖」、「饧」三字当为一字之异体。糖,从米、唐声。从米,表示以米糱煎熬;从唐,表示音读,本义为用米、麦、甘蔗煎熬提制的甜浆。在六书中都属于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