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从木、每声。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花。~子。
- 姓。

小篆

楷体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 同本义 [nanmu ( Phoebe zhennan )]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 梅树 [Japanese apricot;plum]。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又如: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plum]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陆疏:“杏类也。”又如:梅仁(梅实之仁);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 梅树的花 [plum blossom]。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如:梅英(梅花);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梅骨(梅花的风骨)
- 节候名 [the rainy season]。如: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 通“枚”。马鞭 [horsewhip]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 通“莓”。[berry]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 姓
常用词组:
- 梅毒 méidú
[syphilis] 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后天患者 95%由性交引起,先天者由孕妇传给胎儿,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临床病程分三期,持续多年,可侵害许多器官和组织 - 梅花 méihuā
(1) [Japanese apricot;meihua;mei flower]∶梅树的花
(2) [wintersweet] 〈方〉∶腊梅
(3) [mei flower]∶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 梅花岭记 Méihuā Lǐng Jì
[ Meihua ling ji, topic of an article] 梅花岭,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广储门外,明代知州吴秀疏浚运河积土而成,因山上种植许多梅树,故名。记,文体名;是一种以记事为主的文体 - 梅兰芳 Méi Lánfāng
[Mei Lanfang] (1894—1961) 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不断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论著编有《梅兰芳文集》,常演剧目编有《梅兰芳演出剧目选集》,另有自述传记《舞台生活40年》 - 梅香 méixiāng
[maidservant] 丫头,旧时婢子的别称
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亦皆睡了。——《水浒传》 - 梅雨 méiyǔ
[intermittent drizzles in the rainy season] 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正值梅子黄熟,故称 - 梅子 méizi
[mume;Japanese apricot] 梅树的果实
百科解释:
梅 ,中国汉字,指蔷薇科落叶乔木或作姓氏。
英文翻译:
old variant of 梅; plum flower; Japanese apricot (Prunus mume); plum; variant of 梅; surname Mei
“梅”字组词:
包含“梅”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梅”的字谜语有:
-
乘桴海上任飘浮
(打一字)
-
东海无定波
(打一字)
-
红梅半放海东头
(打一字)
-
后悔村前曾相会
(打一字)
-
林海无边
(打一字)
-
枚乘下堂来
(打一字)
-
堂前斜燕伴春归
(打一字)
-
唯见亮堂朱颜改
(打一字)
-
悔不用心枉前生
(打一字)
-
扔掉李子摘草莓
(打一字)
-
什么花没有叶
(打一字)
-
每棵树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