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 造字法为形声:从申、丿(yì)声。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段注本《说文‧申部》:「臾曳也。从申、丿声。」段玉裁以为「丿」像「抴引之形」,构形是「形声包会意」。金文臾作「」,从人、从?,像两手抴引一人之形,是异文会意字。秦汉之际,二字分化,篆文沿用金文「?」旁,中作人形者为「臾」,末笔作丿笔者为「曳」。篆文「曳」及所从之「申」,所从「?」旁皆隶变为「{font face='标楷体'}曰{/font}」。隶书、楷书隶变为「曳」。臾、曳同字,构形当是金文臾字从?、从人的形变分化,本义是抴人。在六书中属于变体指事。
详细解释:
〈动词〉- (会意。从申,从丿,丿( 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 同本义 [drag;haul]
曳,臾曳也。——《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
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武举前曳踵。——《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
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辞·怨思》。注:“引也。”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负箧曳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弃甲曳兵;曳尾泥涂(比喻污秽卑鄙的行为);曳步(脚步轻缓挪移);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曳开(迈开;拉开);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穿着 [dress]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诗·唐风》。孔颖达疏:“娄、曳俱是著衣之事。”
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于声乐以自娱。——《新唐书》又如:曳缟(穿白绢衣服);曳娄(穿戴) - 飘摇 [sway]。如:摇曳;曳曳的(飘飘悠悠);曳曳(飘动的样子);曳动(摇动,飘荡);曳影(犹摇影)
- 率领 [lead]
孙子命 章子曳兵与 燕兵对阵。——《乐毅图齐平话》
〈形容词〉- 困顿,精力衰竭 [tired out]
贫而不衰, 贱而不恨, 年虽疲曳, 犹庶几名贤之风。——《后汉书》
常用词组:
- 曳步 yèbù
[shuffle] 舞蹈中的滑步或擦步 - 曳光弹 yèguāngdàn
[blame tracer;light tracer bullet]弹头内装有曳光管的特种枪弹。弹头尖部涂有绿色标记,内部上端是软质铅心,下端是曳光管,装有曳光剂和引燃剂 - 曳足 yèzú
[scuff] 坐或站时用脚在地上拖来拖去
百科解释:
yè,同抴。(1)(会意。从申,从丿,丿( 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2) 同本义 [drag;haul]曳,臾曳也。从申,丿声。——《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英文翻译:
to pull; to drag; Taiwan pr.
“曳”字组词:
包含“曳”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曳”的字谜语有:
-
长棹飞舟穿日影
(打一字)
-
东风连日好加鞭
(打一字)
-
更漏一时身辗转
(打一字)
-
一棍打弯猴脊骨
(打一字)
-
衔戈
(打一字)
-
申尾长长往右钩,一刀插过不见断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