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指事。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 姓。
甲骨文作
,从大,义为人,两小点指明臂腋之所在。此为虚像,表示臂下所在,是「腋」字的初文。金文承之。战国文字,所从「大」,分为上、下二体。篆文承之金文,上、下一体。隶书承之,又分为上、下二体,上体变作「
」,下体变为二竖。楷书之形承之隶书,下体二笔变作一撇笔,一竖钩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合体指事。
详细解释:
〈名词〉-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armpit]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副词〉- 也;也是 [also]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 又 [again]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 也…也…;又…又… [both…and…]——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
- 不过;仅仅;只是 [but;only]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
常用词组:
- 亦步亦趋 yìbù-yìqū
[tread in sbs steps;ape sb.at every step;imitate sb.s every move]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百科解释:
亦,多用在副词,表示同样、也、又、不过的意思。也可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如“学而时习之,不~说乎?”,在古文中经常见到亦字。
英文翻译:
likewise; also, too
“亦”字组词:
包含“亦”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亦”的字谜语有:
-
小亭之上残月挂
(打一字)
-
转业之前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