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结构用法:- 囫囵吞枣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 “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 例:(1)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2)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正音辨形:引经据典:-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单字详解:- 囫(hú):1.〔~囵〕整个的、完全不缺,如“~~吞枣”(喻学习上不加分析,不作消化理解,含糊笼统地接受下来)。
- 囵(lún):1.〔囫~〕见“囫”。 2. (圇)
- 吞(tūn):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2. 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 枣(zǎo):1.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红。~泥。囫囵吞~(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英文翻译:(fig.) to accept without thinking; to swallow in one gulp (idiom); to lap up
-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 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 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 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 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 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 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