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雷」字,都从「申」,并附加菱形、点形、口形、田形。「申」是「电」的初文,表示打雷和闪电相关;菱形、点形、口形、田形,则都是表示打雷的声音。古文字中数量不等,形体变化多端,金文中〈对罍〉将申与笔划相互勾连为一体,在六书中都是属于合体象形。〈驹尊〉添加「雨」旁,由象形而声化为形声字。从雨、从申,表示与打雷、下雨的天象相关;而则表示音读。战国文字省略「闪电」,直接用「雨」表示天象;用「」、「畾」来表示雷声,《说文・雨部》:「靁,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象回转形。」篆文从雨、畾声的「靁」字即从此来;还有的「畾」则替换为「垒」声(田形省为二个)。大徐本《说文》篆文继承战国文字,古文从雨、吅声(畾形省作)。籀文在四个田形之间,增加二个「回」形,回、雷音近,是叠加声符的二声字。本义为打雷。隶书继承篆文,西汉马王堆帛书〈天文云气杂占〉及汉碑作「雷」,构形从雨、畾省声,已将「畾」声省作「田」形,与现今楷书作「雷」完全相同。在六书中属于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