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之石有二例,一为,一为。前者不易看出它和石有什么关系,后者从、从。概是之误。讫于金文作,承自甲文第二例,据此而论,厂为山崖,独体象形;「」仅一实象符号,没独立的形、音、义。合而视之,则可表山石之义,也就是石块的意思。战国文字三例,较之金文之,多了山崖层叠之痕迹,不影响其音、义。篆文显然承自金文之形而来,唯一不同的是:「」改为「」,以示山石的形、义。字经隶书,体变作,厂形稍有改变;楷书沿之,失形更多,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诸形,除却甲文的第一例,都由象形附加实象而成。在六书中属于合体象形。有学者以「石」本作厂,像磬省却右边之形,属独体象形;后借为方国之名,就增繁文以别之,是甲文的常例(《文字析义》,P.192),可备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