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从灬、能声。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胆(熊的胆,可入药)。~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 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
- 姓。
甲骨文像猛兽的样子,有大嘴、尖爪、巨足掌。篆文改为从能、炎省声。从「能」,指能为熊的一种;「炎」表示音读。隶书与楷书都从篆文来。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自「能」假借为才干、强壮的意思,如「能干」、「能耐」,后被借义所专用,而以「熊」指动物本身。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bear]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target decorated with bear-fur]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 古州名 [Xiong prefecture]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 姓
〈形容词〉- 通“雄”。雄性 [male]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 软弱,无能 [weak;incompetent;incapable]。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词〉
常用词组:
- 熊包 xióngbāo
[good-for-nothing] 即“脓包”。也说“熊蛋包” - 熊猫 xióngmāo
(1) [panda]
(2) 小熊猫,喜马拉雅山区产的一种长尾食肉类动物,身上有长毛,基本呈现赤锈色或栗色,有黑色的斑点和条纹,吻部、颊部和两耳有明显白尖
(3) 大熊猫,中国四川西部、甘肃和陕西最南部产的一种大型哺乳类动物,大体上像熊,有时亦自成一科,大致上体白色、下体黑色,眼周有黑斑,耳黑色 - 熊腰虎背 xióngyāo-hǔbèi
[thick powerful back and shoulders] 见“虎背熊腰”
视之,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三国演义》 - 熊掌 xióngzhǎng
[bears paw served as a delicacy] 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山珍之一。又称“熊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百科解释:
熊,中国汉字, 表示一种哺乳动物或姓氏。
英文翻译:
surname Xiong; to rebuke; to shine brightly; bear; to scold; brilliant light
“熊”字组词:
包含“熊”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熊”的字谜语有:
-
明月半露云脚下,残花双落马蹄前
(打一字)
-
落花低垂泪,残云掩玉盘
(打一字)
-
玉兔溶溶衔远山,残花片片逐清流
(打一字)
-
手掌珍贵似明珠,行动笨拙傻乎乎,样子像狗爱玩耍,下水上树有功夫。
(打一字)
-
头圆颈短模样呆,黑色脚掌人人爱
(打一字)
-
头圆颈短是傻样,躯体粗壮有力量
(打一字)
-
身形肥大脸像狗,脚掌走路慢悠悠
(打一字)
-
身体胖的出奇,爪子特别锋利。走路摇摇摆摆,爬树爱吃蜂蜜。
(打一字)
-
大块头,爱吃肉,胖乎乎来爱爬树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