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g
zhī
📢
成语解释:
结构用法:正音辨形:引经据典:单字详解:
  • 强(qiáng)1.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健。~人。~力。~大。~劲。刚~。富~。列~。~弩之末。年富力~。  2. 程度高:~手。~烈。~酸。能力~。  3. 胜过,优越,好:~干。争~好(hào )胜。  4. 有余,略多于某数:~半(超过一半)。  5. 使用强力,硬性地:~占。~加。~攻。~悍。~横(hèng )。~梁(强横霸道)。  6. 着重,增加分量:~化。增~。  
  • 弩(nǔ)1.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弓。~机。~手(弓手)。~箭。~炮(发射石块的弩机)。  
  • 之(zhī)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 末(mò)1.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  2.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  3.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  4. 碎屑:~子。碎~。  5.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成语故事:朗读🎧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匈奴求和.武帝召集大臣商量.
  
  大行(官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建议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对军队不利。而且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如同群鸟飞翔般迁移,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这当作扩大国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这当作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就算是强劲的弓弩到了最后就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参加议论的群臣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强弩之末”近义词详细 >
强弩之末”反义词详细 >
英文翻译:lit. an arrow at the end of its flight (idiom); fig. spent force
"强弩之末"造句:更多 >
  1. 敌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局部进攻,也遭到挫折,成了强弩之末
  2. 敌人气势衰竭,看来已是强弩之末,我军胜利在望。
  3. 敌人已到了强弩之末的阶段,我们该全面出击了。
  4. 冬天并非强弩之末,渐行渐远。
  5. 你们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
  6. 帝国主义的反动伎俩已经是强弩之末,对我们祖国的强大无可奈何。
  7. 右翼的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再威胁我们的阵地了。
  8. 曾经日本常常攻打中国,现在中国的科技越来越大,日本也就强弩之末,不敢再攻打中国了。
  9. 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不堪一击了。
  10. 经过数日的对抗,双方都已是强弩之末,兵疲马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