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形容著述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