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结构用法:- 争先恐后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主要形容动作;也可形容人或物。一般作状语、谓语。
- “争先恐后”和“不甘后人”都含有“不肯落在别人后面”的意思。但“争先恐后”还有“争先”和“在公共场合不守秩序”的意思;“不甘后人”没有。
- 例:(1)在学校举行的体育比赛中;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拼搏。(2)清晨;他打开羊圈;一只只羊争先恐后地挤出羊圈。
引经据典:-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单字详解:- 争(zhēng):1.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 2. 力求实现:~取。~气。~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
- 先(xiān):1.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 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 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 4. 姓。
- 恐(kǒng):1.害怕,畏惧:~惧。~怖。~慌。惊~。有恃无~。 2. 恫吓(hè):~吓(hè)。 3. 疑虑:~怕。~不能成功。
- 后(hòu):1.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先王)。 2. 帝王的妻子:皇~。太~。 3.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 4.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 5.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 6.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 7. 姓。
春秋时代,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久,与王子期比赛。他同王子期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责备王子期,说:“你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教给我呢?”王子期说:“驾车的技术,我已经都教给你了,只是你运用上有毛病。驾车最重要的是,协调好你的马和车,才能跑得快、跑得远。”
“你在比赛中,只要落后,你就使劲鞭打马,拼命想超过我;一旦超过,又时时回头看我,怕我赶上你(争先恐后)。其实,在比赛中,有时会在前,有时会落后,都是很自然的;可是,不论领先还是落后,你的心思都在我身上,你又怎么可能去协调好车和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
英文翻译:rush off to the front; strive to be the first and fear to lag behind
- 植树的时候人人争先恐后,都想为绿化祖国多贡献一份力量。
- 人群争先恐后地涌进超市购物。
- 语文课上,大家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 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夏令营活动通知一发下来,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去报名。
- 那些人争先恐后地爬上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开跑了。
- 大家争先恐后购买国库券,以支援国家建设。
- 明星一出现,记者们就争先恐后地提出各种问题,要他回答。
- 课堂上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