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结构用法:- 病入膏肓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多用于人;也用于事物。比喻事物时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 “病入膏肓”和“不可救药”;都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但“病入膏肓”偏重在“病”;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不可救药”偏重在“救”、“药”;比喻毛病很重;无法挽救;而且适用范围比“病入膏肓”广。
- 例:由于母亲病入膏肓;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正音辨形:引经据典:-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单字详解:- 病(bìng):1.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 2. 缺点,错误:语~。通~。弊~。 3. 损害,祸害:祸国~民。 4. 不满,责备:诟~。 5. 烦躁,担忧:“郑人~之”。
- 入(rù):1.进,由外到内:进~。~梦。 2.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 膏(gāo):1.肥,肥肉:~粱(肥肉、细粮)。~腴。~沃。 2. 脂油:春雨如~。~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肓。
- 肓(huāng):1.中医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膏~(中国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所以“病入~~”是指病重到无法医治了)。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英文翻译:lit. the disease has attacked the vitals (idiom); fig. beyond cure; the situation is hopeless
- 尽管爷爷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乐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 这个病人已病入膏肓,治好的机会已经很小了。
- 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 这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 由于母亲病入膏肓,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 染上毒癮若不能立即戒断,到了病入膏肓时,想戒也没用了。
- 这些歹徒真是恶习难改,病入膏肓,希望法官判以极刑!
- 小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并非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我们应该热情帮助,耐心教育,使其改邪归正。
- 这家公司由于长期资金周转不开,已是病入膏肓,早晚有倒闭的一天啊!
- 扁鹊发现蔡桓公已是病入膏肓,便逃往秦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