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字有3个读音,另见:
hū
hù
“糊”: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从米、胡声。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粘合,涂附:裱~。~墙。~窗户。
- 粥类:~口。
- 〔~涂〕a.不明事理;认识模糊混乱,如“他太~~了”;b.内容混乱的,如“~~账”。
- 同“煳”。
1/2
篆文

楷书
此字晚出,始见于楷书,《广韵‧平声‧模韵》:「
,黏也。
,同上。
、糊,并俗。」「糊」字本作「
」。《说文‧黍部》:「
,黏也。从黍、古声。
,
或从米作。」米、禾均为谷类,义近通用。另《说文‧食部》:「餬,寄食也。」本义为靠薄粥填饱肚子,「
」、「餬」本为二字,各具音义,今在稠粥、糊口、蒙混等意思,则混用不分。糊,从米、胡声。从米,表示用米、麦熬煮而成相关;从胡,表示音读,本义是指用黏合、黏贴。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thick congee;thick gruel]
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唐· 冯贽《云仙杂记》引《宣武盛事》
〈动词〉-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paste]。如:糊刷(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糊纸(用纸沾贴上去);糊裱(用纸等糊窗户、墙壁、顶棚等)
- 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make both ends meet;live from hand to mouth]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魏书》
〈形容词〉- 同“煳”。食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burnt]。如:糊饭;馒头烤糊了
- 不清楚,不明事理 [confused]。如:糊突(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糊突突(一塌糊涂);糊涂桶(糊突虫。骂人话)
- 另见 hù;hū
常用词组:
- 糊糊 húhu
(1) [thick congee] 〈方〉∶用玉米面、面粉等熬成的粥
稀糊糊
棒子糊糊
(2) [trouble]∶乱子
你们这样混折腾,闹下糊糊怎么办? - 糊糊涂涂 húhu-tūtū
[stupid] 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的
一夜没有安稳睡觉,又是一天辛勤工作,这时昏昏欲睡、糊糊涂涂的了 - 糊剂 hújì
(1) [paste]
(2) 通常为面粉或淀粉及水的制剂,用作联结纸张或其它物质的一种胶泥(如在书籍装订时)
(3) 装在干电池负电极附近含有电解质的糊状或膏状媒质
(4) 用于湿法磁性颗粒探伤的糊状铁磁材料细粉 - 糊精 hújīng
[dextrin] (C 6 H 10 O 5 ) n 指各种水溶性的右旋胶质多糖中的任何一种,将淀粉加热或在酸、酶作用下制得,呈黄色或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将它进一步水解能产生麦芽糖和葡萄糖。用作胶粘剂、纸张和纺织品的胶料、树胶代用品以及用于果汁和啤酒的制造中 - 糊口 húkǒu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勉强维持生活,填饱肚子
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 糊里糊涂 húlihútū
[muddy] 思想上模糊
他的思想糊里糊涂,但却是位非凡艺术家 - 糊涂 hútu
[muddled]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乱不清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糊涂观念 - 糊涂虫 hútuchóng
[blunderer;bungler] 不明事理的人(骂人的话) - 糊涂账 hútuzhàng
[a mess] 算不清楚的账,比喻弄不清楚的问题
怎么说是笔糊涂账呢? - 糊嘴 húzuǐ
(1) [make a meagre living]∶糊口
(2) [make both ends meet with difficulty]∶勉强维持生活
百科解释:
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日用面一斗为糊,以供缄封。
英文翻译:
variant of 糊; muddled; scorched; making a living; congee; paste; cream
“糊”字组词:
包含“糊”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糊”的字谜语有:
-
来了一月旧貌改
(打一字)
-
洞庭飞浪高三尺
(打一字)
-
东楼少女去西湖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