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构用法:- 釜底抽薪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用来比喻做事非常彻底。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 例:这个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难免养痈成患。
正音辨形:- 抽;不能读作“zhóu”。
- 釜;不能写作“斧”;薪;不能写作“新”。
引经据典:- 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单字详解:- 釜(fǔ):1.古代的一种锅:~底抽薪。破~沉舟。 2. 中国春秋战国时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标准不一。
-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a.下面;b.以后)。海~。~肥。 2. 末了:年~。月~。到~。 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 4. 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 5. 何,什么:~事伤感。 6. 古同“抵”,达到。
- 抽(chōu):1.把中间的取出:把信~出。 2. 从事物中提出一部分:~签。~调(diào)。~查。~头。~薪止沸。 3. 吸:~烟。~水。~泣。~咽。 4. 概括:~象。~演。 5. 减缩:~缩。 6. 引出,长出:~青。~芽。~穗。~纱。 7. 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用鞭子~。 8. 痉挛:~搐。~风。
- 薪(xīn):1.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北朝东魏大将侯景起兵反叛朝廷被打败,就跑到南朝梁武帝萧衍那里求救,萧衍发兵给他,他进攻东魏失败。东魏魏收给萧衍写了《为侯景判移梁朝文》,劝萧衍对侯景这种人只能“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萧衍不听,侯景后来又背叛梁朝
英文翻译:(fig) take a drastic measure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 take away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 要解决好行车难这个问题,还得釜底抽薪,拆掉周围的房屋,将路拓宽。
- 这个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难免养痈成患。
-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釜底抽薪的办法。
- 在节骨眼上,他釜底抽薪撤走了资金,造成工程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