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结构用法:- 自相矛盾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 例: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正音辨形:- 相;不能读作“xiànɡ”。
- 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引经据典:-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单字详解:- 自(zì):1.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2. 从,由:~从。~古以来。 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相(xiāng):1.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 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 4. 姓。
- 矛(máo):1.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头。
- 盾(dùn):1.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 2. 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银~。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英文翻译:to contradict oneself; self-contradictory; inconsistent
- 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 这次反弹在自相矛盾之中瘫痪。
- 他刚才说的话自相矛盾,肯定是在说谎。
- 这篇文章逻辑混乱,自相矛盾,需要进一步的修饰。
- 如此自相矛盾的四句话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 这个家伙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 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
- 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 安静并舞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