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结构用法:- 望风而逃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用作贬义。多用于军队打仗时怯敌。一般作谓语、定语。
- “望风而逃”和“闻风丧胆”都有听到一点风声就害怕的意思。但“望风而逃”偏重在行动;吓得连忙逃跑;“闻风丧胆”重在心里吓破了胆;丧失了勇气;语气重。
- 例:解放军百万雄师一夜间飞渡长江;敌人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正音辨形:引经据典:- 《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将望风而去。”
单字详解:- 望(wàng):1.看,往远处看:~见。眺~。张~。~尘莫及(喻远远落后)。~风捕影。 2. 拜访:看~。拜~。探~。 3. 希图,盼:期~。欲~。喜出~外。 4.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声~。威~。 5. 向,朝着:~东走。 6.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7. 埋怨,责备:怨~。 8. 姓。
-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 而(ér):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 逃(táo):1.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跑。~敌。~匿。~遁。~逸。 2.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避。~难(nàn )。~汇。~税。~世(避世)。
英文翻译:to flee at the mere sight of (idiom)
- 英勇的战士们把敌人打得望风而逃。
- 我军精锐一出,果然锐不可当,敌人望风而逃。
- 我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吓得敌人望风而逃。
- 金兵一听到领军的人是岳飞,就心惊胆战,望风而逃。
- 我军势如破竹,敌人望风而逃。
- 解放军百万雄师一夜间飞渡长江,敌人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 反击战中,战士们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
- 指挥员一声令下,我军的上千门火箭炮一齐发射,敌人心胆俱裂,望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