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结构用法:- 因势利导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多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 见“顺水推舟”(909页)。
- 例: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地教育儿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正音辨形:引经据典:-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单字详解:- 因(yīn):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2. 理由:~为(wéi )。~而。 3.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 势(shì):1.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 利(lì):1.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2.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3.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 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 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 6. 姓。
- 导(dǎo):1.指引,带领:领~。引~。向~(引路的人)。倡~。推~。~引。~游。~向。~师。~言。 2. 传引,传向:传~。~热。~致(引起)。 3. 启发:开~。教~。因势利~。
战国时,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都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庞涓做了魏国的大将,因妒忌孙膑的才能高于自己,便砍断了他的双腿,还在他脸上刺字、涂墨。后来,孙膑做了齐国的军师,辅助大将田忌率兵五万攻魏救韩。孙膑照田忌所说,挥师对魏都大梁发动进攻,逼庞涓从韩国退兵。果然,庞涓闻讯忙从韩国撤军。此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孙膑又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向来以勇猛凶悍著称,他们根本不会把我们齐国的军队放在眼中。会用兵的人,要懂得因势利导的意思,也就是说要顺着对方思想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引诱他们中计。”于是,孙膑把吃饭的灶每天减少一批,制造出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庞涓果然中计,留下步兵,只带精锐部队追击。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并在一棵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庞涓到了马陵,想点火看树上的字。顿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伤亡惨重,庞涓身中六箭。兵败如山倒,他只得无奈地拔剑自刎。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孙膑并不是叫孙膑,而是受了“膑刑”(断双腿)之后才得了这个名字的。
英文翻译: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new situation (idiom); to make the best of new opportunities
- 爱迪生小时候喜爱小发明,他的母亲因势利导,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 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学,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加强思想工作,采用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其转化改正。
- 对孩子们的各种爱好要善于因势利导。
- 牧师因势利导地劝说这些迷途的青少年。
- 他们都很优秀,我不过就各人专长,因势利导而已。
- 大禹治水成功就是了解水文,因势利导。
- 当前民气可用,我们只要因势利导,何事不成?
- 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地教育儿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我们导师最善于因势利导地教育我们、啟发我们。
- 思想工作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