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结构用法:- 卖剑买牛是一个连动式结构的成语。含褒义。一般作谓语。
- 例:王将军战争后卖剑买牛;种豆南山;无疾而终。
引经据典:- 《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单字详解:- 卖(mài):1.拿东西换钱,与“买”相对:~菜。~身。买~。~方。~狗皮膏药(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 2. 背叛祖国、亲友或自己的良心:~友,~国求荣。~身投靠。 3. 尽量使出力气:~力。~命。~劲儿。 4. 显示自己,表现自己:~弄。~乖。倚老~老。
- 剑(jiàn):1.古代的一种兵器:宝~。长~。~鞘。~术。~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
- 买(mǎi):1.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卖。~办(a.中国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b.鸦片战争后指外国商人在中国市场上推销商品的代理人)。~名。~好。~笑(旧指到妓院寻欢作乐)。~主。~方。~春(买酒,唐代酒名多带“春”字) 2. 招致:~祸。 3. 姓。
- 牛(niú):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 2. 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 喻固执或骄傲:~气。 4. 姓。
西汉时期,渤海一带农民因饥荒被迫当上了强盗,汉宣帝刘询派70多岁的龚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后大力宣传只要从事农业生产不再做强盗的一律不咎既往,他开仓借粮,救济饥民,于是这些百姓纷纷卖剑买牛从事农业生产,安居乐业
英文翻译:Reformation of brigands
- 战争结束,许多军人都卖剑买牛,又回到了田间。
- 王将军战争后卖剑买牛,种豆南山,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