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在500个最常用字中排第527位。 造字法为形声。基本汉字。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夊(sui)”,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字形演变过程:

甲骨文
1/2
金文
1/2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简体

甲骨文字形从夊,像人居住的窖室,上下各有出入口。从夊,表示出入行走。金文则增「彳」或「辵」,成为从彳、复声或从辵、复声。彳、辵皆指道路行走,而在上下出入口之处增加横划,更像阶梯的样子。战国文字则仅保留从彳的字形,而将出入的阶梯及窖室连笔变形,已不复见出入的阶梯。篆文的形体除保留彳、夂外,窖室及阶梯的形貌更省笔变形了。隶书、楷书的字形基本上是依据战国文字及篆文的字形省变而来。在六书中,甲骨文字形属于合体象形,其馀各字皆属于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作「复」。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