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或作「」,从二人相随;或作「」,从彳、从声,彳为道路,表示行走,字形也像二人前后相随的样子。金文或作从二人相随,或作从辵、从声,或作从止、从声。「彳」、「辵」、「止」都表示行走,构意相同。战国文字仍作从辵、从声及从止、从声的字形。篆文则分作二字,一为从二人的「」,一为从辵、从声的「」。实者「从」为初文,「从」为后起形声字。隶书则作二人的「」,或作「」、「」,前者乃是将辵字析为「彳」、「止」二形,后者则是将辵隶定为「」,形构之意并无不同。楷书则取彳止分开的「从」形。在六书中,从二人的「从」为同意会意,而从辵、从声的「从」或「」,则是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义为「跟随」、「随侍者」、「从容」,作「从」;又「从横」(纵横)义则对应作「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