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首
  • 笔画12画
  • 部外8画
  • 结构左右
  • 仓颉YDOK
  • 四角08440
  • 郑码SJYM
  • 五笔YBTY
  • 区位码2256
  • 五行
  • 笔顺 
  • 异体字            
  • “敦”字有2个读音,另见:
    dūn

    “敦”: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形声:从攵、享声。基本汉字。
    “敦”异体字有:
    基本解释:
    •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字源及字形演变:说文解字 >

    金文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金文敦字从攴、?声。从攴,指督责而言;?声,表示音读。?字《说文》:「孰也。」今俗所谓纯熟字,战国文字讹混入享字,所以?字亦讹变为敦。甲骨文、金文先借?为敦字,本义为逼迫,其后始分化出敦字。战国文字字形偏旁从享,为隶书、楷书所从。篆文则承金文字形而来。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食器 [ancient eating vessel]。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2. 另见 dūn
    百科解释: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英文翻译:
    variant of 敦; place name; kindhearted
    “敦”字组词:
    包含“敦”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敦”的字谜语有:

      夜半亭前写妙文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