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形声:从宀、禺声。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人)。~居。~所。~舍。~邸。
- 住的地方:公~。客~。
- 寄托:寄~。~目(过目)。~言(a.有所寄托的话;b.用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小故事)。~意(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
金文二例,前例作,由「宀」、「禺」二字构成。从宀,示屋舍之义。从禺,声符,注明音读。后例所从禺略有变异。战国文字以下,并承自金文前例,迄楷书而定体。《说文》所录古文,从广,亦示屋舍之义。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宀,禺( 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 同本义 [live away from home]
寓,寄也。——《说文》
国无寄寓。——《国琼·周语》
诸侯不臣寓公。——《礼记·郊特牲》
无寓人于我室。——《孟子》
径造袁所寓。——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寓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围所寓舍。——宋· 文天祥《后序》
同寓数十人。——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又如:寄寓(寄居);寓士(寄居之人);寓泊(寄住);寓食(寄食。寄居在别人家里生活);寓客(寄居他乡的人;外来暂住的旅客) - 寄托 [send to the care of sb.]
大夫寓祭器于大夫。——《礼记·曲礼》
得臣与寓目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寓形宇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寓之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又如:寓形(寄托其形体);寓物(托物;寄于物);寓性(不用本姓,改用有寄托或隐含某种意义的姓氏);寓情(寄托情志) - 观看 [watch]。如:寓视(注视);寓赏(观赏)
- 寄递;投寄 [mail]
子产寓书于 子西。——《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又如:寓书(寄信)
〈名词〉- 住所 [residence]
方访君寓。——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有几间草房作寓;寓屋(住所) - 丧葬用品 [articles for funeral use]。如:寓镪(用白金水涂过的纸冥钱);寓彩(纸制的彩绸);寓马(随葬之木偶马);寓金银(用金纸银纸做的冥钱)
常用词组:
- 寓处 yùchù
[residence] 住所 - 寓邸 yùdǐ
[officials dwelling place] 寓所;府第 - 寓公 yùgōng
[bureacrats or rich people in exile] 原指客居在别国、外乡的官僚,贵族,现指官僚、地主、资本家等流亡国外
诸侯不臣寓公。——《礼记·郊特牲》 - 寓居 yùjū
[live;make one’s home in] 寄居;侨居
寓居他乡 - 寓目 yùmù
[look over] 看一下,过目
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这些情况我都大概寓目 - 寓所 yùsuǒ
[residence;abode;dwelling place] 居住的处所 - 寓言 yùyán
(1) [fable;allegory;parable]
(2) 有所隐含的语言
(3)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 寓意 yùyì
[implied meaning;moral;message] 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远 - 寓斋 yùzhāi
[residence] 寓处,居室
百科解释:
寓出处:“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英文翻译:
residence; to reside; variant of 寓; to imply; to contain
“寓”字组词:
包含“寓”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寓”的字谜语有:
愚公之家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