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
基本解释:
  1. 有所寄托的话。
  2.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详细解释:
  1. 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 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2. 指托辞以寓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祐 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3.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腊 《伊索寓言》等。

单字详解:
  • 寓(yù)1.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人)。~居。~所。~舍。~邸。  2. 住的地方:公~。客~。  3. 寄托:寄~。~目(过目)。~言(a.有所寄托的话;b.用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小故事)。~意(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  
  • 言(yán)1.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  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  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  5. 姓。  
百科释义: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英文翻译:CL:则; fable
"寓言"造句:更多 >
  1. 我国古代流传下许多著名的寓言
  2. 这篇看似简单的寓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3. 老师用一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
  4. 许多寓言故事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5. 我爱读寓言故事,因为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6. 寓言和童话大都采用拟人的手法。
  7. 读完这个寓言故事,我忍俊不禁。它太有意思了。
  8. 这个寓言故事很动人,催人泪下。
  9. 在这次班会中,丹丹借一则精彩的寓言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0. 妈妈给我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让我受到了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