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首
  • 笔画4画
  • 部外0画
  • 结构单一
  • 仓颉I
  • 四角53000
  • 郑码HM
  • 五笔AGNT
  • 区位码2474
  • 五行
  • 笔顺 
  • 异体字  
  • “戈”: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象形:像长柄兵器形。基本汉字。
    “戈”异体字有:
    基本解释:
    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 )~。枕~待旦。
    2. 姓。
    字源及字形演变:说文解字 >

    甲骨文
    1/3
    金文
    1/2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之,其「」像冒(套子)和杆,「」像刃,下「」像镦插入地中,属象形。金文第一例,冒以勾形表现,刃比甲文的明显,并且多了下方的镦,更像戈的样子;第二例冒也以勾形表现,左刃的右方多了垂缨,以表美化,不影响其音、义,仍属象形;第三例在戈首的冒讹变而成斜划,而下方的镦用斜线表现,则稍失其形。战国文字二例,应承自金文第三例。篆文和金文第三例、战国文字第一例相同,只是用「」像镦而已。字经隶书,体变作,益失其形,楷书之形则据以定体。以上诸形,都据具体的实象造字。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5. 战争;战乱 [war]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常用词组:
    • 戈壁 gēbì
      [desert] 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百科解释:
    戈,读作gē。基本字义:⒈ 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 )~。枕~待旦;⒉玉戈,商周时代的一种仪仗器。最早在40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和凌家滩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就有玉戈出土;⒊ 姓。
    英文翻译:
    surname Ge; spear
    “戈”字组词:
    包含“戈”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戈”的字谜语有:

    1. 阀门坏了没人管 (打一字)
    2. 七颠八倒 (打一字)
    3. 我来之后歌声响 (打一字)
    4. 一篙点去舟昂首 (打一字)
    5. 又来看戏听歌声 (打一字)
    6. 赤心回归返故国 (打一字)
    7. 戏又没了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