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首
  • 笔画4画
  • 部外0画
  • 结构单一
  • 仓颉HVP
  • 四角72740
  • 郑码RH
  • 五笔QAV
  • 区位码4247
  • 五行
  • 笔顺 
  • 异体字   
  • “氏”字有2个读音,另见:
    zhī

    “氏”: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象形。基本汉字。
    “氏”异体字有:
    基本解释:
    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太史~。摄~表。
    字源及字形演变:说文解字 >
    1/2
    甲骨文
    1/3
    金文
    1/3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作,像人提物的样子,金文三例是其变体,颇失其形。战国文字一、二例,承自金文第三例,且是篆文之所本(《文字析义》,P.400)。隶书、楷书之形,沿自篆文之体。以上诸形,都从人像提物之形,由于物属实象,所以在六书中属于合体象形。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2. 同本义 [family;family name]
      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 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 秦始皇则曰“姓 赵氏”,于 汉高祖则曰“姓 刘氏”。—— 顾炎武《日知录》
      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察传》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5. 一家成员所共同采用的姓,以别于个别的名。如:张氏兄弟;王氏姐妹;氏姓(氏与姓;姓);氏胄(世家大族的后裔)
    6. 对学术、流派、专家、名人或宗教的称呼 [a form of address for celebrities and specialists]
      妙思六经,消遥百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7. 又指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保氏;职方氏;陈氏定理
    8. 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 [a character placed after a married woman’s maiden name]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清· 袁枚《祭妹文》又如:夫人李氏;王张氏
    9. 通“是”。此,这 [this]
      今知氏大国之君。——《墨子·天志下》。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
      唯氏三族之不虞。——《白虎通·宗族》
      氏为庄公。——《汉书·地理志》
    10. 另见 zhī

    常用词组:
    • 氏族 shìzú
      [clan] 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禁婚,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产和集体消费
    百科解释:
    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后来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英文翻译:
    see 月氏and 阏氏; maiden name; clan name
    “氏”字组词:
    包含“氏”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氏”的字谜语有:

    1. 到安阳后即完婚 (打一字)
    2. 新婚之夜,新娘出走 (打一字)
    3. 见人有点不高兴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