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ng
dǐng
📢
基本解释:
  • 举起大鼎:力能扛鼎。也形容孔武有力:扛鼎揭旗之士。
详细解释:
  1. 举鼎。

    《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

  2. 比喻攘夺国家政权。

    《晋书·明帝纪论》:“ 晋 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3. 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明 张煌言 《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藴扛鼎之怀,愈抱号弓之痛。”

  4. 《史记·项羽本纪》:“ 籍 长八尺餘,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 项羽 。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单字详解:
  • 扛(gāng)1.两手举东西:力能~鼎。  
  • 鼎(dǐng)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2. 锅:~罐。~锅。  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5. 大:~族。~臣。~力支持。  6. 正当,正在:~盛(shèng )。  
百科释义:扛鼎,中国古代的举重活动。简单说就是用手举鼎,颇类似于现在的举重活动。作为一个古老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未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然而时下这个“扛鼎”却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英文翻译:Carrying tripod
"扛鼎"造句:更多 >
  1. 若不是大恩人拔山扛鼎,我命休矣!
  2. 那举重运动员走上台,往杠铃前一站,膀圆腰粗,胸脯尽是黑毛,立在那儿像半堵黑塔,是个拔山扛鼎的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