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同情,怜悯。
《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惻隐,顾此两伤悲。”《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惻隐也。” 朱自清 《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悲痛。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王逸 注:“心常惻隐含悲而念君也。”
单字详解:- 恻(cè):1.悲痛:~隐。~怛(忧伤)。~~(悲痛的样子)。凄~。~然。
- 隐(yǐn):1.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百科释义:恻隐,汉语词汇。拼音:cè yǐn释义: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心中不忍。
英文翻译:compassion; empathetic
- 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 他做得太绝了,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
- 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准备为他找个老伴。
- 每次在街上碰到残疾人,妈妈就动了恻隐之心,总要上前帮一点忙。
- 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
- 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