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血债:未报的杀人深仇;累累:形容很多。指杀人很多,罪恶极大。
结构用法:- 血债累累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用作贬义。指人罪恶极大。一般作谓语、定语。
- 例:(1)这个血债累累的地主;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2)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把那些血债累累的“四霸天"镇压了;人民拍手称快。
正音辨形:- 血;不能读作“xiě”;累;不能读作“lèi”。
- 累;不能写作“垒”。
引经据典:-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这个狗仗官势、血债累累的地头蛇,被暴怒的人们活活地埋进沙坑。”
单字详解:- 血(xuè):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3. 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 债(zhài):1.欠别人的钱财等:借~。欠~。还~。公~。外~。内~。~户。~主。~权。~券。~台高筑。
- 累(lěi):1.连续,重叠,堆积:~计。~日。~积。~~。日积月~。连篇~牍。 2.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进税。 3. 连及,连带:~及。牵~。拖~。
英文翻译:debts of blood crying out for retribution
- 血债累累的凶手是没有资格乞求人民的宽恕的。
- 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把那些血债累累的"四霸天"镇压了,人民拍手称快。
- 这个血债累累的地主,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