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i
zhì
rén
kǒu
📢
成语解释:
结构用法:正音辨形:引经据典:单字详解:
  • 脍(kuài)1.细切的肉:~鲤。~炙人口(喻诗文或事物受人欢迎,被人传诵)。  
  • 炙(zhì)1.烤:~兔。焚~忠良。~手可热(热得烫手,喻权贵气焰很盛)。  2. 烤肉:脍~人口(美味人人爱吃,喻好的诗文、事物大家都称赞)。  3. 喻受到熏陶:亲~(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诲或传授)。  
  • 人(rén)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 口(kǒu)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5. 破裂的地方:~子。  
成语故事:朗读🎧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脍炙人口”近义词详细 >
脍炙人口”反义词详细 >
英文翻译:appealing to the masses; universally appreciated (idiom)
"脍炙人口"造句:更多 >
  1. 他的生花妙笔与政治分析相得益彰,使他的文章脍炙人口
  2. 他秒笔生花,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3. 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4. 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5. 李白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好词。
  6.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很细腻,并且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7. 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8. 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9. 这部小说雅俗共赏,脍炙人口
  10. 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