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
rán
ruò
jiē
📢
成语解释:
结构用法:正音辨形:引经据典:单字详解:
  • 昭(zhāo)1.光明:~明。~~(a.明亮的样子,如“日月~~”;b.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使人~~”)。  2. 明显,显著:~著。~彰。~布。~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 然(rán)1.对,是:~否。不~。不以为~。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后。~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6. 古同“燃”。  
  • 若(ruò)1.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ɡ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 揭(jiē)1.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  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露。~发。~底。~穿。~短。~晓。  3. 高举:~竿而起。  4. 标示:~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示。  5. 扛,持。  6. 姓。  
成语故事:朗读🎧
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与老师扁庆子探讨修身处世的问题,孙休抱怨没有遇到英明的国君,有怀才不遇之感。扁庆子认为只有凡人天天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高举太阳和月亮那样一点也不掩盖,这样是成不了圣人的
昭然若揭”近义词详细 >
昭然若揭”反义词详细 >
英文翻译:abundantly clear
"昭然若揭"造句:更多 >
  1. 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2. 谈到这里,他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3. 他最近对你的态度突然变得很慇懃,巴结你的心态昭然若揭
  4. 对于此案,他所持的态度已昭然若揭,我们得设法拉拢更多的赞成票。
  5. 日本侵华的野心。昭然若揭
  6. 纵观中国历史,文明发达之迹,昭然若揭
  7. 对错误的论点进行层层批驳,其荒谬就昭然若揭了。
  8. 不用揭发,他的罪行已经昭然若揭
  9. 他的恶行昭然若揭,岂容诡辞狡辩!
  10. 事情既然已经昭然若揭,自然要有所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