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结构用法:- 数典忘祖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用作贬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 例:(1)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数典忘祖啊!(2)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
正音辨形:引经据典:- 《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单字详解:- 数(shǔ):1.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典(diǎn):1.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 2. 标准,法则:~章。~制。~故(a.典制和掌故;b.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 3. 指典礼:盛~。大~。 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 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 6. 姓。
- 忘(wàng):1.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 祖(zǔ):1.父亲的上一辈:~父。~考。~母。~妣。 2.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父。外~母。 3. 先代:~宗。~业。~制。~祭。~国。 4. 初,开始:鼻~。 5.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师。 6.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余白下亭”。~饯。 7. 姓。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英文翻译:to recount history but omit one's ancestors (idiom); to forget one's roots
- 在数典忘祖里,她还光着脚,穿着破烂的单衣。
- 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才华出众的人不要数典忘祖。
- 如今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可多着呢!
- 慎终追远,天经地义;数典忘祖,天打雷劈。
- 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数典忘祖啊。
- 他这种数典忘祖的作法,我个人期期以为不可。
- 他总是数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孙。
- 中国在抗日期间,有少数中国人都当了汉奸,真是数典忘祖啊!
- 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可数典忘祖。
- 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