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结构用法:- 手不释卷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 “手不释卷”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 例:(1)我们要学习他虚心好学;手不释卷的好习惯。(2)那怕在公园里;他依然手不释卷。
正音辨形:引经据典:-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单字详解:- 手(shǒu):1.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2. 拿着:人~一册。 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6. 小巧易拿的:~枪。~册。
- 不(bù):1.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释(shì):1.解说,说明:解~。注~。~文。~义。 2. 消除,消散:~疑。~怨。涣然冰~(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 3. 放开,放下:~放。保~。手不~卷。 4.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氏。~教。~子(和尚)。~藏(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典。
- 卷(juàn):1.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画~。手~。 2.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3. 考试用的纸:试~。 4.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英文翻译:lit. always with a book in hand (idiom); fig. (of a student or scholar) diligent and hardworking
- 哥哥正准备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
- 安徒生童话真吸引人,谁读都会手不释卷。
- 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 他是那么酷爱读书,你总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释卷。
- 见他手不释卷的刻苦样,我不忍心打搅他。
- 在捷运车上,看到许多人都手不释卷,自己却整日好閒,心中不免感到非常惭愧。
- 妈妈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整天手不释卷地朗读着课文。
- 读书手不释卷固然好,但适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
- 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
- 他看小说时就会手不释卷,但对教科书却兴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