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谓远粮不解近饥。《史记·淮阴侯列传》:“臣聞千里餽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千里餽糧,士有饑色,雖有精兵名將,又豈能不飲不食。”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同“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見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薩賞其義俠,故遠導幻影以生之。”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