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结构用法:- 祸起萧墙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含贬义。指祸乱发生在内部尚不知道。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 例:一大家人个个心怀异志;终于祸起萧墙;发生财产纠纷。
 
正音辨形:- 萧;不能读作“sù”。
 - 萧;不能写作“肖”或“肃”。
 
引经据典:-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单字详解:- 祸(huò):1.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2.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 起(qǐ):1.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  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  4. 拔出,取出:~锚。~获。  5. 领取(凭证):~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  8. 长出:~痱子。  9. 拟定:~草。  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  11. 群,组,批:一~(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  13. 自,从:~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 萧(xiāo):1.即“艾蒿”。  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然。~瑟。~索。~飒。~森。~骚。~疏。~条。  3. 〔~~〕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  5. 姓。  
 - 墙(qiáng):1.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  2.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  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英文翻译:Trouble breaks out at home。
- 封建时代,祸起萧墙的事时有发生。
 - 一大家人个个心怀异志,终于祸起萧墙,发生财产纠纷。
 - 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 他没想到祸起萧墙,在他们内部出现分裂。
 - 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產,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
 - 可怜的老人,从我们祸起萧墙到现在将他放在木屋里等死,他从未说过一句惊讶、埋怨或害怕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