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会意。基本汉字。
春,chun,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艹(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春,是一年四季之首,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万物生长的季节。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古代把“历史”叫做“春秋”,那是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春季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3月和4月被定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为春季。另有朱自清的散文《春》和巴金的小说《春》以及其他一些文学艺术作品。
字形演变过程:
1/3
甲骨文
1/3
金文
1/3
战国文字

篆文
1/2
隶书

楷书

春,甲骨文从艸(或从林)、屯声(屯字像艸木初生,应亦兼义),或增日,强调植物春生。在六书中属于形声。金文字从艸、屯声,亦有增从日,而日形有讹变作月。篆文字形承接金文,《说文》:「春,推也。从日艸屯,屯亦声。」秦文字从屯部件讹作双手的「廾」形,后再转变成隶、楷的写法。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