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从忄、易声。基本汉字。
惕,戒惧;惊慌不宁。《灵枢·本神》:“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素问·诊要经终论》:“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素问·阴阳脉解》:“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
字形演变过程:
从金文、战国文字到篆文、隶书、楷书,惕字的形构都是从心、易声;以心表示与心境相关;易声表示音读。惟行款上:金文或作左形右声,或作下形上声;战国文字作下形上声;篆文以及隶、楷则作左形右声,稍有差异。在六书中皆属于形声。《说文》或体从狄声,乃改换声符的异体字。以音同音近的声符相代换,系文字衍化之通例,并不影响字义。

金文:
說文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