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ì
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会意:从网、从非。基本汉字。
罪,zui,原字为辠,犯法也。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忧。秦以辠似皇字,改为罪。辠 zuì 〈名〉(1)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2) 同本义 [crime;guilt]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宗教上的罪,是指一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实施了这种行为的状态。通常这种行为准则由一个神(如亚伯拉罕诸教中的天主;上帝、神;真主)来裁定。圣经中的罪,指违反耶和华的旨意,即违背良心所犯的错,以及承认人一出生就会犯错(罪)。法律上的罪,是做出违法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是不全同于道德、宗教、习俗的罪恶。犯罪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犯人或犯罪分子。研究犯罪的学科称为犯罪学。
字形演变过程:

金文
1/2
战国文字
1/2
篆文
1/2
隶书

楷书

字始见于金文,从自、辛。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战国文字与金文同。篆文分收二字。《说文‧网部》:「罪,捕鱼竹网。从网、非声。秦以为辠字。」段注:「声字旧缺,今补。本形声之字。始皇改为会意也。《文字音义》云:『始皇以辠字似皇,乃改为罪。』按,经典多出秦后,故皆作罪,罪之本义少见于竹帛。」《说文‧辛部》:「辠,犯法也。从辛、自。言辠人戚鼻苦辛之?。秦以辠似皇字,改为罪。」隶书仍并见二字形,其中罪字已讹从罒,楷书则统一作罪。

金文:
說文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