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鵬)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形声:从鸟、朋声。基本汉字。
鹏是汉族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中国的鹏字,根据《说文》、《字林》等典籍,即“凤”的古字。《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朋为朋党字。”可见“鹏”左边的“朋”来自它群鸟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论,可以推测大鹏和凤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种鸟图腾,逐渐分化,带上不同的特征。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当属《庄子》。庄周在其《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庄周用汪洋恣肆、气势磅礴的笔调,描写了一只气势磅礴的巨鸟。出水为鹏,入水为鲲。且不说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鲲,那由鲲“化而为鸟”的鹏,一旦飞将起来,那地球看起来岂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鸟蛋了?
字形演变过程:
鹏字于字书之中,其形始见于《说文》凤下古文。形构从鸟,表示与鸟类相关;朋声,像凤的形貌,也表示音读。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古文或仅作朋,像凤的形貌。在六书中属于象形。或另加鸟的偏旁以表示属于鸟类,原来的朋遂成为声符。篆文直承甲文,作从凤(本为凤的象形,篆文以形近之故,与鸟形同化)、凡声。据《说文》的解析,「凤」的本义指传说中的凤凰鸟,「朋」、「鹏」都是凤的异体字。但是在古代的文献里,「朋」、「鹏」两字已经与「凤」分化,以「朋」为朋党字,如「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周易‧坤卦》)」、「怨及朋友(《诗经‧小雅‧雨无正》)」;以「鹏」为鹏鸟字,如「有鸟焉,其名为鹏(《庄子‧逍遥遊》)」。直至今日,三字仍形异义别。楷书作鹏。规范字作鹏。

說文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