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ī
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形声:从疒、知声。基本汉字。
基本释义痴 chī部首:疒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四角号码:0016 结构:半包围〈形〉(1) (形声。从疒,从知,知亦声。“知”义为“说的准”、“一语中的”。“疒”与“知”联合起来表示“说话没有准头”。本义:胡诌,讲话没有逻辑,思维混乱。引申义:不聪慧;迟钝)(2) 同本义 [silly;idiotic;stupid]痴,不慧也。字俗作痴。——《说文》(3) 又如:痴哑(痴呆喑哑);痴呆呆(傻乎乎)(4) 疯癫,癫狂 [mentally deranged]此人素有痴名。——《明史·海瑞传》(5) 持久不止 [lasting]。如:痴雨(久雨。指天气久不放晴,长年阴雨)(6) 天真的昵称 [naive]。如:痴孩子;痴小(年少无知)(7) 佛教语。贪、瞋、痴“三毒”之一。梵语 moha,也译作“无明”。谓愚昧无知,不明如实之事理[stupid]。如:痴定(枯坐无慧);痴箭(害人害己的邪念)(8)指对某事或某人非常着迷。(9)对某些事物难以自拔无法自拔,同“瘾”字一样
字形演变过程:

战国文字

篆文

楷书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战国文字字形从疒、疑省声,依形楷定作「」。「疒」为病人依靠床上的样子,作为形符,表示义与病痛有关;「疑」为迷惑、不明白,于此作为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篆文字形则不省,楷书字形则又形变为从知声。「知」为知识、明白,于此作为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在六书中,「」、「癡」属于形声兼会意,「痴」则属于形声。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