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塵)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会意。基本汉字。
《十三经注疏.尔雅.释诂下》:尘,久也。郭璞(字景纯)注云:尘、姤、伫、企、淹、滞,皆稽久。宋邢昺疏云:通见《诗》、《书》。《毛诗。豳风。东山》:蜎蜎者蠋(蜎音渊),烝在桑野。郑玄笺云:蠋(音竹)蜎蜎然特行,久处桑野,有似劳苦者。古者,声窴填尘同也。(按:此处郑玄训“烝在桑野”作“久处桑野”,即取《尔雅释诂》“尘久也”之义。)
字形演变过程:
此字晚出,始见于隶书。「尘」之本字作「?」。《说文》篆文从麤、从土,麤从三鹿,代表群鹿,构形正会群鹿奔行,扬起尘土之意,和《说文》「鹿行扬土也」的字义正相吻合。《说文》籀文从三鹿、二土。西汉《马王堆帛书‧老子乙》「
」字,三鹿之鹿头鹿角犹存,但鹿足都已省略。隶书省作一鹿一土,楷书成隶书而来,六书都属于异文会意。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