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ēng
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上形下声。基本汉字。
一般是指曾经,过往。也可以用作姓氏。
字形演变过程:

甲骨文
1/2
金文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曾」作,为「甑」的初文,下像炊器箅孔,上像炊气上出。金文〈中甗〉「使于曾」,犹承甲骨文构形作,后因假借为方国名,转注为「曾」字,保留其本义,其下添加「口」形作,或于更添短横作「曰」作,后为篆文所本。「曾」本像炊器之饭甑,上如鼎,下如鬲,上盛饭,下盛水,中置竹箅,用以蒸食。「田」、「」形正像蒸饭之「饭箅」。且因「甑」不能单用,须架在釜或鬲上,从「曾」的字多有累加、增益的意思。后来「曾」再次被假借作语气词,故转注为从「瓦」、「曾」声的「甑」字,保留其本义。《说文‧八部》:「曾,词之舒也。从八、从曰,声。」《说文》认为由曰、八,会合气从口出,以为声符,表示音读,本义是表示舒缓之语气词。在六书中属于异文形声兼会意。实则「曾」是「甑」的本字,本义是古代炊器的饭甑。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