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从彳(chuò)、土声。基本汉字。
徒,tu,从辵、土声(并非从彳从走)。步行。〈动〉(1) 形声。从辵( 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go on foot;walk]徒,步行也。——《说文》释义有 步行、空、白白地、只等意思。在中国古代也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1)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soldier]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2) 又如:徒骥(步兵与骑兵);徒兵,徒卒(步兵);徒士(步兵。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徒甲(徒卒和甲士);徒卫(卫兵);徒侯(徒卒侯吏);徒师(步卒,步军)(3) 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clique](4) 徒劳,空自劳苦;白费心力。《后汉书·朱浮传》:“尚书令 侯霸 奏 浮 败乱 幽州 ,构成 宠 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 金 王若虚 《辨》:“ 子京 於文字,其实处不及古人,而专以易置字语为新,徒劳甚矣。” 清 陈维崧 《望海潮·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展谒》词:“ 西子 笑时, 包胥 哭后,霸 吴 入 郢 徒劳。飒沓响弓刀。”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不必多问,问了也是徒劳!”
字形演变过程:
1/2
甲骨文

金文
1/2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字形从止、土()声,两旁黑点,像尘土飞起。三者相合,正像脚踏土上,有尘土飞扬的样子。金文改「止」为「辵」,成为从辵、土声,辵也是行走的意思。战国文字、篆文之形均是从辵、土声,只是「辵」字构形略有不同而已。隶书、楷书则据金文、战国文字之形,将「辵」字析解为彳、止,而将「止」置于「土」下,成为左「彳」右「走」的字形。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

甲骨文:
金文:
六书通: